评估以太坊在这些应用上的适用性涉及两个主要的步骤。第一步是去决定区 块链是否真的适合做这个事情。区块链的基本技术优势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可 审计性以及去中心化,这些都是人们了解得比较多的,不过人们考虑得比较少的 则是这些特性能在什么场所发挥作用。主流的支付系统需要依靠联盟数据库或公司 数据库去实现密码学意义上的可审计性及去中心化吗?证券交易呢?航运货 航空票务市场呢?或文件存储、计算呢?商家的积分计划呢?在非金融应用那边, 为什么要对不同的现实世界资产或数字资产(如域名)的所有权进行追踪呢?电子邮 件和社交网络应用呢?
这样,我们就面临一个选择了——公有链和私有链哪种更合适?可以这么说, 以太坊的优势在公有链或联盟链上是有所不同的。在公有链上,除了能够实现程 序化的担保交易和金融合约外,以太坊能提供的一个好处是协同性,正如一位以 太坊应用程序开发者最近描述过的那样。以太坊中的合约可以满足不同的功能, 而每一种建造在以太坊之上的应用程序在理论上可以利用其它应用程序提供的 功能。
例如,如果你希望用区块链去管理公司股份的所有权,那么从安全性和可校 验的记录管理角度来看,这个工具确实是很有用的,但另一个好处是让股权众筹 变得更简单了:公司可以将股份转移到一个智能合约中,任何人若将 Y 个单位的 加密货币 Z 发送到该合约,该合约就会自动往他的账户中返回 X 个单位的股份, 而合约中的这些钱若要提取出来,必须经过 5 个董事中的 3 个人的授权。如果公 司所在地有相应的监管要求,需要进行某种形式的 KYC(了解你的客户)认证或 对投资者的身份进行限制,只要有人在以太坊上设计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 KYC和认证平台,前面提到过的这个股权众筹平台以及其他的股权众筹平台(也可以 是广义的金融应用项目)可以立刻与该身份认证系统进行互动,并往合约中添加 相应的限制,要求只有经过授权的个人才能达成有效的股权购买行为。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协同性是以太坊和所谓的“双层”区块链智能合约 系统(如现在已经停止了的 Codius 项目)的主要差别,后者将区块链当成是一 个纯粹用于追踪资产所有权的层(甚至是更“傻瓜化”的纯数据层),并要求每 一个应用程序通过多重签名“公证人”或让用户独自处理区块链并“解读”其结 果的方式单独去处理智能合约;协同性的设计目标是让应用程序就智能合约执行 结果正确性的来源达成共识(每一个人都同意这个来源是安全的),因此在协议 的层面引入这种机制将鼓励其作为共识算法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是有经 有意义的。
在私有链中,论点就有所不同了。私有链通常是用作为特定产业创建结算平 台的工具,通过构建一个实质上是唯一的、共同的数据库,让机构之间的交易处 理效率赶上机构内的交易处理效率。私有链的理想“用户”实质上是一个在一定 程度上已经去中心化的产业,这产业里面没有一个公司拥有超过略高于两位数的 市场份额,不幸的是,这种去中心化的状态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明显降低了效率: 如果一个公司的客户希望与其他公司的另一个客户进行某种互动(如发送付款, 执行交易等),就需要一个繁琐和笨重的机构间对账和结算过程,这通常带来了 明显的费用以及延迟。使用区块链的话,当前的“半去中心化”的产业“政治架 构”照样可以保存下来——并不需要说服所有的参与方进行合并或成为某个超级 公司的客户,更不需要说服那些有反垄断政策的监管者同意这种合并。同时,通 过技术上的简单变革,得到了大规模的网络效应和高度的互操作性的好处。
另一个潜在的好处是通过“分离关注点”的做法提高金融产业的效率:银行 并不需要亲自对每一种类别的金融应用进行创新,而是可以将这个任务交给更灵 活的金融企业,这些企业正在往类似软件提供商这种角色的方向发展,它们可以 帮助用户在区块链上发送经过密码学签名的交易、执行交易、以及达成涉及有对 应背书资产的代币相关的合约,而不需自己对实际的资产进行托管(因此降低了它们自身的监管负担),而银行还是会保留它们的核心业务——接收存款,以及 发放贷款。
在私有链的场景中,协同性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因为每一个私有链更有可 能被设计成专门针对某种特定应用。不过,还是有可能实现某种程度上的“私有 链间互动”或“公有链与私有链互动”这样的协同模式。现在已经有一些针对跨 链资产交易这种特定用例的尝试了,包括 TierNolan 的跨链互换协议,以及 Interledger 最近发布的一些成果;然而,以太坊的策略更具雄心壮志,寻求创 造更通用的“搭桥”机制,让从一个区块链读取另一个区块链的内容成为可能(例 如,BTCrelay 是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的桥),长期的目标将会是整合一个通用 的异步编程语言,让应用程序可以跨越多个区块链开展。若这是一个有较高需求 的特性,则计划中的以太坊 2.0 的很多技术可以重点去达成这些目标;若这个功 能被认为重要性不高,则以太坊的功能就会受限在智能合约和未来的可证明性上, 至于“傻瓜区块链”和“智能区块链”之间的取舍及其效率与复杂性的平衡,这 是要由用户去决定的。
当一个公司决定区块链是可行的策略时,它就需要选择具体的平台。以太坊 的好处是可编程性,灵活性,协同性,模块性,以及容易使用的哲学思想——毕 竟,我们现在和未来五年内都不太可能完全分析清楚开发者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特性。如果公司的法务研究工作决定某类特定的应用需要 KYC(了解你的客户) 认证、登记限制或其他规则,那么身份认证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层进行搭建,并 可以书写直接接入这个系统的合约。在一个股份可以被私下进行交易的公司里, 你希望股份登记在区块链上,而且希望增加一个限制,即只有经过 51%的现有股 东同意才能增加新的股东,这样你还是可以在不改变基础层或系统的其他部分就 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即使是对如支付这样简单点的应用来说,刚开始时在以太坊之上搭建这种应 用,可以快速地在基础的资产层上整合更高级的应用功能,如金融合约,抵押品 管理,无需信任的原子化互换等,这样将来需要这些功能就可以轻易地添加上去。 以太坊未来的版本将会继续这种“未来兼容性”,甚至将其扩展到连密码学的层 面——用户甚至可以选择用于保护其账号的密码学算法。例如,如果你对量子计算机(译者注:具有强大运算性能,对一些加密方法带来威胁)感到担忧,而且 想快速地升级到 Lamport 签名机制,就可以如愿以偿,无需等待整个区块链的协 议的进化。